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霸天下 > 第109章:中谷口之战

第109章:中谷口之战(1/2)

目录

——

“升帆开浆,顺流开船,快——!”

姚尤率领的水师部队,千艘规模之数庞大船队根本难以掩盖,楚军水师得知敌军水师部队竟是主动迎来,大喜的“楼船将军”立刻集结楚军水师部队立刻出动。

当他看到自中江上游而来的敌军水师后,楚军水将临眺江面的时候不可思议的张望着,远方的敌军船队一眼望不到尽头。

“江东水师不是只剩三百艘破船吗何人为本将解释解释江面上的千帆战船是怎么回事”

身边的下属无一不是默不作声,原本大喜过望的楚水师大将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暗幸己方扼守在中谷口,依托陆上根基在防守上具备优势,想到这些再看江面压境而来的千帆战船胆子也壮硕了不少。

江东水师列阵江面从上游顺流压了过来,中间有一艘最大的战船,乃是江东水师的旗舰指挥船,姚尤坐镇此船,作为水师的指挥统帅,姚尤看到中谷口结成水上营寨的敌军水师,瞬即高声令道:“三军听令,全体高宣:楚军投降!卫军不杀!”

指挥船上的旗手率先打着旗语,姚尤的命令很快就传到了水师各船,于是,楼船、先登、艨艟斗舰等船只上的将士们齐齐的高声宣喊:

“楚军投降,卫军不杀——!”“楚军投降,卫军不杀——!”

“楚军投降,卫军不杀——!”

千艘战船的兵士们呐喊之声一时间震动江面和谷口,水面之上无边无际的战船加上卫军的呐喊一时间让楚军心生悸动,楚将眼看军心要被敌军扰乱,顿时大喝一声,便是登临舰首隔江远眺敌军,奋起高喊:“大言不惭!楚国纵然陆军不低尔等中原之兵,水师确是从无败绩,水兵之王也,数百载以来横扫吴军水师、大败越军水师,便是尔等江东水师也节节败退,痛失中谷口,尔等今下纵是战船上千又能如何,江东水师不过是新硎初试,羽毛未丰罢了,安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

楚大将临场高喊,声势颇大竟也稳住了楚军兵士们,旋即又道:“敌将可是号称白起帐下第一虎将之姚尤你可敢让我军摆开阵势一战”

指挥船上的姚尤冷笑不已,这楚军之将以为自己是陆军出生便不晓水战之法,如此妄自尊大,楚军水师亡也,听到对方叫阵,姚尤心中一动,嘴角轻扬,便是立即下令:“传令,战船后退一箭,待敌军水师列阵水战!”

片刻之间,江东水师果真齐齐后撤,空出了中江深水一带,那楚军之将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暗呼姚尤大蠢,竟听敌军言从,果然是新硎初试的小子,便大喊:“全军听令!战船列阵,展开——!”

殊不知,姚尤此举乃是为艨艟斗舰取势,江东水师的位置面对楚军水师乃是顺流而下的,后退一箭能为艨艟斗舰冲击敌船战阵带来更快的速度和冲力。

但见楚军水师数百艘战船徐徐展开,列阵江面,所有战船的船头皆一律指向敌军,在中谷口的交汇处列阵成了一个巨大的椭圆水阵,战船在江中抛锚,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

姚尤当即发令:“传令,三百五十艘斗舰自正面突击过去,二百艘斗舰游击两翼,迅速截杀下游,全军出击——!”

一声令下,江东水师顺流急下,艨艟斗舰在险滩急流之中又快又稳的发起集群冲阵,这种轻型战船的特质和战斗的特性与陆军骑兵冲阵颇为相似,且不说其造价相对于庞大的楼船、先登要低太多,便是在战场与楚军战船一换一,其战损比也相当划算,更别说斗舰是专门为在水上冲击敌船而生了。

楚军之将看到江东水如此战阵,眼看凶猛扑杀而来的敌军战船,看到艨艟斗舰的时候吃惊的说道:“这是何种战船如此造型怪异为何以前从没见过江东水师有这般形狭而长的小型战船”

与此同时,全军压来的江东水师吹响一阵劲急号角。

楚军之将大吼:“保持阵列,战船收帆,起盾,弓弩手准备火箭——!”

以列圆阵的楚军水师阵列内,战船上弓弩手把渗透猛火油的弩矢纷纷强弩上弦,箭指突击而来斗舰群。

“放箭——!”

瞬息间,带有猛火油而熊熊燃烧的弩矢发出尖锐的呼啸,射向了突击而来的斗舰船舱。

江面之上,三百余艘艨艟斗舰顶着楚军水师密集如雨的火箭如同死士一般突击而来,那楚军水将看到这一幕哈哈大笑:“江东水师何其愚昧也,当真以为这些造型奇异的小船可以撞沉体大之数倍的楼船”接着,他的笑容便凝固了,密集如雨的猛火弩矢射中敌军冲突而来的小型战舰,这些战船竟是毫发无损,更别说燃烧起了大伙。

面对顶着火箭冲突而来的敌军战船,楚军水将终于心起不安。

艨艟斗舰首次亮相,楚军水师根本就不知道这种战舰的作用,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如何针对。艨艟斗舰的整个船舱与船板都是由生牛皮包裹,可做防火之用,两舷各开六个浆孔以插浆船且供十二名撸手划船,而甲板上有船舱三层,以生牛皮裹挟之以防止敌人火攻,艨艟斗舰的定位乃是近身搏杀的一种战船,防止身边敌军倒灌猛火油是必然要考虑到的。此外,每层船舱的四面皆开有弩矢窗或者长矛孔,弩矢可作攻击远处的敌人,而长矛孔则能穿刺近犯之敌。

冲阵突击而来的三百余艘斗舰群,其速度越来越快,终于以势不可挡之态隆隆撞装上了楚军笨重的楼船,下一刻,原本直呼姚尤愚蠢的楚军水将勃然色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